艾草是中醫傳統艾灸主要原料,廣泛用于臨床和保健康復養生;艾草入藥最早記錄在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四大經典《黃帝內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對艾草均有記載;圣賢孟子亦有“七年之病,求之于三年之艾”之名言。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院長董瑞在接受《中國企業報》記者專訪時表示:艾草在全國分布廣泛,其繁殖力強,類似其它草類藥材,能收多季。古有湖北蘄春之蘄艾、河南湯陰之北艾、河北安國之祁艾、寧波之海艾、廣東之紅艾五大名艾之美譽,伴隨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及《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-2030》出臺,“大健康”這一老概念賦予了新內涵,艾草大健康產業如雨后春筍快速蓬勃發展,艾草進茶桌、艾草進餐桌、艾草進醫療、艾草進保健、艾草進旅游在湖北蘄春、河南南陽等地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。
據權威報告統計,全球艾草種植和產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等中藥影響區域,俄羅斯遠東地區有較多野生艾草資源,開發潛力較大。2018年全球艾草市場大約有114億元,其中85%集中在中國,韓國和日本占15%。俄羅斯遠東市場尚未開發。越來越多的國外醫療機構開展了中醫艾灸治療,小小的艾草,作為中國文化又一張金色明片,已經走向了世界。
作為一名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,董瑞從事中西醫結合研究呼吸病近30年,累計接診來自國內外的肺纖維化、肺癌、哮喘患者近十余萬人次,創立了“十位一體”肺纖維化療法,撰寫了《中西醫結合診治肺纖維化》專著,近10年來他一直關注著艾草精準扶貧及艾草產業市場,2018年以來先后20多次自行到湖北蘄春、河南南陽、湯陰、河北安國、山東煙臺、青島、河北豐寧、貴州興義等地考查調研,發現艾草大健康產業存在著無國內行業生產標準、無從業人員資質標準、市場管理混亂等諸多問題。為此,董瑞告訴記者,他今年提出了以下五點建議:
一、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
艾草產業是中醫藥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艾草具有農產品屬性、藥品屬性、食品屬性、保健品屬性、文化屬性、旅游屬性等五重屬性,建議國務院應統一協調中醫藥、農業、食品監督、文化旅游等部門進行統一規劃設計,推動艾草大健康產業的發展。
二、制定行業生產標準,提質提量
目前,艾草產業除山東煙臺愛心藥業、湖北李時珍藥業集團等少數幾家有藥準字號艾條外,其他企業多數沒有批準文號,規模雖已形成,但大多數是散、小、亂家庭式作坊,沒有名牌、品牌、龍頭企業的誕生,國家應當制定行業標準,扶持培育艾草產品龍頭名牌企業,帶動艾草產業走向合法化。
三、制定從業人員資質標準
艾草防病治病源于民間,艾葉洗腳治感冒、新生兒洗艾浴、產婦洗艾澡在湖北蘄春等地家喻戶曉,全國的艾灸養生保健館已悄然崛起,但保健養生行業無標準,從業人員無資質,嚴重影響艾草大健康產業的發展,建議國家中醫藥部門設立“艾灸師”這一職業,并制定標準培訓,使艾灸保健行業合法化。
四、將艾草納入藥食同源范疇
艾草無毒,《本草綱目》、《食物本草》、《證類本草》、《新修本草》已明確記載,艾葉食用歷史已久,廣東、福建等地艾餅、艾糍粑及江西艾青團、艾茶廣為流傳,但目前艾草還沒有納入國家藥食兩用產品目錄之中,嚴重影響了艾茶、艾食品的開發,建議有關部門將艾草納入藥食兩用產品目錄當中。
五、加大艾草產品的創新
艾草不但需要有艾灸條這樣的傳承產品,在新時代應當有科技創新,目前,像艾肥皂、艾牙膏這樣簡單產品也在初始階段,應當出臺政策增加科技含量,鼓勵創新,生產出高質量的日化艾草產品,讓艾草系列產品走出國門,服務于全人類。
(本報記者 朱晨輝)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www.nmrcqtjhp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