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新聞網訊(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 )初冬時節,北方生產的時令水果已難覓蹤影,但在館陶縣房寨鎮北拐渠村,果農們仍在田間忙著采摘,一車車晚秋黃梨被運往聊城、石家莊等周邊城市。
“晚秋黃梨營養豐富、耐儲存,一直能摘到本月中旬,錯季上市不愁賣?!?1月8日上午,剛裝完車的種植大戶賀西運盤算起今年的收成:每畝黃梨收四五千公斤,9畝黃梨少說能掙10多萬元。館陶縣晚秋黃梨1.16萬余畝,年產鮮梨4.6萬噸,年產值1.4億元,成為全國最大的晚秋黃梨種植基地。
作為平原農業縣,曾經的省級貧困縣,館陶縣去年財政收入剛剛突破10億元,如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推進鄉村振興?
“把特色產業作為支撐,產鎮融合增強小鎮造血功能,以小鎮發展引領帶動鄉村全面振興?!别^陶縣委書記王立偉表示,該縣發揮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引領作用,努力探索一條欠發達地區能持續、可復制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館陶縣糧畫小鎮引入糧畫制作特色產業,帶動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。館陶縣委宣傳部供圖
強科技樹品牌,瞄準市場發展特色農業
“現在殺蟲主要用沾蟲板、防蟲網,綠色生產保障了品質和口感?!?1月8日,館陶縣翟莊村的一座黃瓜大棚內,村民王志軍正認真地固定沾蟲板。像王志軍一樣,如今館陶農民種黃瓜不再憑經驗,而是主動應用新技術。
黃瓜種植在館陶已有30多年歷史,但多年來產業發展緩慢。近年來,館陶縣從強科技、樹品牌等方面發力,與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,推廣新品種、新技術,注冊“館青”牌商標,讓館陶黃瓜有了市場“身份證”。
以合作社帶動農戶標準化生產,短短幾年,館陶黃瓜從缺乏品牌、銷售隨行就市,到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農交會“雙金獎”,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身價漲了,銷路卻更廣了。
館陶黃瓜種植面積超10萬畝,年產值16.1億元,是全國優質黃瓜生產基地,產品打入京津等高端市場。前不久,又傳來一則好消息——館陶黃瓜將端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餐桌。
“能夠成為冬奧會專供農產品,體現了館陶黃瓜的市場競爭力,將進一步促進黃瓜產業提質升級。”館陶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房長山介紹,特色產業背后是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支撐。目前,館陶縣與中國農業大學、河北農科院等多家高校和農業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,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項,國家和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。
立足自身資源,聚焦市場需求,館陶縣構建種養加產供銷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鏈,通過農戶與龍頭企業分工合作、優勢互補,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,重點發展禽蛋、黃瓜、晚秋黃梨、黑小麥、艾草等七大特色農業:
——蛋雞存欄1200萬只,金鳳市場去年交易額137億元,名列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十強;
——黑小麥獲農業農村部“綠色食品認證”,種植面積3萬余畝,年產值5000余萬元;
——艾草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種植面積2萬余畝,研發生產艾條、艾絨被等深加工產品40多種,年產值7000余萬元,是全國優質艾草生產基地……
館陶縣發展艾草種植特色產業,研發生產艾條、艾絨被等深加工產品40多種,年產值7000余萬元,是全國優質艾草生產基地。館陶縣委宣傳部供圖
評星定級聚力,建強班子壯大集體經濟
前不久,館陶縣柴堡鎮后胡堡村村民王力紅在10多畝地里全部種上了荷蘭豆?!胺N子免費,技術員定期指導,實行訂單收購,村黨支部給咱吃了定心丸。”王力紅對來年的收益充滿信心。
2018年,原本在外經商的王朝磊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。幾年來,他帶領村“兩委”干部跑市場,發展林下黃秋葵400余畝,通過“黨支部+合作社+龍頭企業+基地+農戶”模式,帶動農戶畝均增收5000余元。今年通過對接農貿市場,又引種荷蘭豆100多畝。
鄉村振興,離不開一個好班子和好帶頭人。今年,館陶縣農村“兩委”干部換屆后,年齡50歲以下村黨支書記占比80%,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43.7%,致富能手、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、回鄉大學生、退役軍人等四方面人才占88.6%。
發揮基層黨組織“龍頭”作用,館陶縣結合鄉村振興重點工作,設置產業發展、鄉村建設、基層治理等“十星”,每半年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進行“評星定級”,作為績效補貼、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。
館陶縣抓住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機遇,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,以“充分宣傳、動員群眾;摸清家底、公開公示;自愿報名、繳納押金;公開競拍、重新發包;簽訂合同、規范運行”的“五步工作法”,盤活農村“關系地”“失聯地”2萬畝,通過重新競拍發包增加村集體收入3700萬元,是原來的近10倍。
在此基礎上,實施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,推動資源變資產、資金變股金、農民變股東。目前,全縣農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25個,占比81.2%;10萬元以上集體收入的村61個,占比22%。
“評星定級解決了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,壯大集體經濟增強了黨支部號召力,把更多群眾凝聚在黨組織周圍,如今干勁更足了。”館陶縣王橋鄉李橋村黨支部書記李付濤說。
館陶縣壽山寺鄉把黃瓜種植作為特色產業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。圖為黃瓜種植大棚。 館陶縣委宣傳部供圖
環境美產業興,特色小鎮促進聯動發展
“前些年休假是到外地旅游,這兩年都是帶孩子回老家?!?1月8日上午,館陶縣王寨村一處整潔的農家小院內,王冠紅正和孩子熱鬧嬉戲。
王冠紅在北京一家金融機構工作,以前村莊環境臟亂差,特別是旱廁、不能洗澡,讓她覺得生活十分不便。如今,不僅家中完成改廁,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,而且王寨村與周邊幾個村被縣里整體打造為“黃梨小鎮”,成為鄉村旅游目的地。“看到我在朋友圈曬的鄉村美景,北京的同事紛紛點贊,還有人想來俺村旅游呢。”王冠紅說。
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是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。
近年來,館陶縣持續實施村莊綠化、河渠綠化等工程,目前全縣村莊綠化面積2.6萬余畝,277個村街道、胡同全部硬化,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100%,1226個垃圾坑全部治理并實行網格化監管,農村污水有效管控。著眼常態長效,館陶縣完善對保潔公司的監督機制,實行按月考核,考核績效與補貼資金掛鉤。同時,發揮群眾主體作用,建設美麗庭院4.1萬個,占比70%。
環境美助力產業興。館陶縣把特色產業與特色小鎮有機融合,以特色小鎮帶動美麗鄉村建設,打造美麗鄉村“升級版”。
從館陶縣城驅車沿309國道西行約六七分鐘,便抵達“中國十大最美鄉村”、河北省首個4A級鄉村旅游景區——糧畫小鎮。
漫步小鎮,街道平整干凈,兩旁綠化帶錯落有致,石碾、石磨以及修舊如舊的民居,讓村莊散發著濃郁的田園氣息。小鎮還引入咖啡屋、微電影院等現代元素,鄉村風情與城市品質相得益彰。
“引入糧畫制作特色產業,帶動200多農戶每人年增收2萬元,并衍生出漆畫、麥秸畫等多項手工產業?!奔Z畫小鎮黨委副書記李哲介紹道,以產業為紐帶,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,帶動壽東、壽南、法寺等4個村聯合打造特色小鎮,帶動總人口近萬人。
以特色產業增強小鎮“造血”功能,促進產鎮融合發展,豐富研學、旅游、農事體驗等業態,館陶縣因地制宜打造了糧畫小鎮、艾草小鎮、黃瓜小鎮等9座特色小鎮,帶動23個村莊聯動發展。依托1條國家級、3條省級美麗鄉村游精品線路,串點成線、連點成片,館陶鄉村旅游風生水起,去年接待游客125萬人次,實現旅游收入2.56億元。
努力實現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,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館陶徐徐鋪展。
關注河北新聞網,了解河北最新新聞。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www.nmrcqtjhp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