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轉自:工人日報
本報記者 楊冉冉
《工人日報》(2023年07月25日 07版)
夏日炎炎,全國多地持續出現高溫天氣。伴隨酷暑一起到來的,還有肆虐的蚊蟲。市場上,各類驅蚊產品也持續熱銷。小小蚊子,催生出了龐大市場。
新品層出不窮
蚊蟲叮咬一直都是夏天令人頭疼的問題。近日,《工人日報》記者走訪沃爾瑪、家樂福、屈臣氏等多家商超賣場看到,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,驅蚊產品也進入“熱銷期”。 常見的有驅蚊花露水、蚊香、噴霧劑等,僅蚊香就有噴霧的、液體的、傳統盤式的等多種類型。更新穎的是滅蚊手環、驅蚊貼等“驅蚊新秀”,可謂五花八門。
線上網購平臺上,驅蚊產品銷量同樣火爆,以“驅蚊”為關鍵詞搜索,各類產品讓人眼花繚亂。從幾元、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艾草驅蚊棒、驅蚊滾珠、驅蚊掛件、電蚊拍、高壓滅蚊燈等新型產品撲面而來,其中不少標注著“植物精油”、“孕嬰可用”等字樣,不少店鋪正在直播推介。
記者走訪發現,隨著大家對健康的重視,驅蚊產品也逐漸向著多樣化,祛除有害元素的方向發展。像可燃式蚊香和驅蚊藥等已經不再是驅蚊的首選,適用于多種生活方式場景的無煙蚊香、驅蚊貼、防蚊凝膠等新興產品成為主流。
公開數據顯示,某品牌孕童專用的蚊香液,月銷量高達60多萬件。在一家天貓旗艦店中,僅是驅蚊貼,月銷量就超20萬件。
在京東超市今年發布的首份618家用消費新品榜中就顯示,銳舞元氣驅蚊手環、babycare嬰兒電熱蚊香液和潤本驅蚊液等成為今年夏季的爆品。
據灼識咨詢數據顯示,國內驅蚊殺蟲市場零售額由2015年的62.09億元增至2022年的104.33億元,預計2024年市場零售額達120.06億元。
競爭日趨激烈
沒想到小小的蚊子竟然能撬動如此大的市場,驅蚊產品銷量的增長也帶動了企業數量的增加,賽道內競爭日趨激烈。
在資本市場上,主打驅蚊產品的頭部企業為專注驅蚊領域的潤本股份、擁有六神品牌的上海家化,以及擁有超威品牌的“驅蚊第一股”朝云集團。
除了三家頭部驅蚊企業外,也出現了一眾新興驅蚊品牌。一張京東排行榜列出用戶好評或暢銷的驅蚊品牌就達十多種:帕達諾(Padano)、Fumakilla旗下的電子滅蚊器品牌未來(VAPE)、美國莊臣公司旗下的殺蟲品牌雷達(Raid)、小米生態鏈成員紫米(ZMI)、格林盈璐(Greenyellow)的滅蚊燈,以及家博士、美的、燈下科技、喜格麗、仟居佳、滴暢、官佳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我國相關企業對驅蚊技術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。天眼查專利信息顯示,我國與“驅蚊”相關的專利超過1.6萬條,其中與“滅蚊燈”相關的專利約2000條,與“電蚊香”相關的專利超2200條,其余的主要與防蚊手環、蚊帳等防蚊用具生產相關。
驅蚊企業對研發的投入也持續加強。超威、欖菊等企業將驅蚊類細分產品作為研發重點,甚至專門建立實驗室持續開發驅蚊產品。同時在外觀設計方面也變得時尚起來,很多品牌將產品換成了小清新色調,配以卡通造型,讓年輕消費者青睞有加,同時也能博得親子家庭消費者的好感。
“內卷” 遠超想象
有業內人士表示,社會經濟的發展、城鎮化進程的推進、衛生觀念增強、新型產品層出不窮等因素,均推動驅蚊市場需求增長,同時安全、環保、天然成為驅蚊行業重要發展趨勢。
這個賽道擠滿玩家,驅蚊產品新品種類繁多,眼花繚亂當中,不難發現新型驅蚊產品同質化嚴重。目前在售的各種驅蚊產品,從設計、定價,抑或是銷售策略來看,都高度雷同,讓消費者的選擇幾乎充滿了隨機性。
眾多品牌的研發詞典里都有這幾個關鍵詞:植物精油配方、科學配比、溫和無刺激,比如香茅油、檸檬桉油、薰衣草油等,以及無毒或低毒、安全等。
有消費者質疑,部分驅蚊產品打著“黑科技”“新研發”的幌子,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,可能存在誤導和夸大宣傳的嫌疑。
業內專家認為,驅蚊市場產品力的“內卷”,已經到了空前白熱化的程度,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,才能在紅海中尋覓到可以突破的創新點。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www.nmrcqtjhp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