滎經砂器,作為一個四川人,自小便聞其名,家中熬藥、煨湯的砂罐均產自滎經。此次造訪滎經朱氏砂器之前只覺有緣,生平第一次目睹燒窯之后更覺有幸。而朱氏砂器的朱慶平老板正是這樣一位充滿活力的匠人。
饅頭窯正在煅燒
滎經砂器基本出產于滎經當地的砂器一條街,它位于滎經縣以西,滎河與經河分別從其北側與南側流過。作為滎經砂器的龍頭企業,朱氏砂器的紅色牌匾顯得質樸大氣,門面充滿了文化氣息,卻并不做作,反而更顯簡單厚重,讓人未進其門,先敬三分。
朱氏砂器門面
在展示區中則更有一番天地,除了經典的砂鍋、砂罐之外,展示架上還陳列著各類茶具,其中絕大部分為朱老板親自設計和制作,從這些作品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滎經黑砂的四大特點:質地古樸,做工精細,燒制考究,并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為一體。
店內工藝品
離開展示區后,我們來到工作室,一位年輕的徒弟正愁靈感不足,朱老板親自出馬現場捏制(拉坯)一份作品,邊制作邊謙虛地說,自己小時候不愛讀書,讀不好就只能玩泥巴。我們微笑,看他手與泥的配合,若非幾十年的用心刻苦,如何能達到人砂合一的境界?若非勤于思考,如何能設計出那么多別出心裁的作品?若非懷懷有極高學習的熱情和發展經營滎經砂器的決心,又如何會專程攻讀管理學位,將朱氏砂器打造成龍頭企業?但認真的人說話又總是低調,實在。
朱慶平正在親自設計
那么朱老板制作的到底是什么呢?在高端餐廳中用于盛菜的盤。從吃當中也能進行文化的輸出,也能讓大家感受到什么是滎經黑砂,這便是老靈魂的新活力。而四川艾宜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創立,發明立式艾灸器以來,歷經十一年,同樣致力于以更實用,更科學,更靈活的方式讓人們感受到中國傳統的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兩家公司不謀而合的理念,讓兩位公司的負責人——毛毛鹽和朱老板,開始了合作。在進行無煙艾灸時,艾宜無煙艾條燃燒溫度高,艾灰燙手,滎經砂器正有耐高溫,耐酸堿等特點,于是艾灸與黑砂兩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碰撞,煉成艾宜砂器,這是緣分。
毛毛鹽(左)與朱慶平先生(右)合影
之前所說有幸,便是見證艾宜砂器的全程制作過程。手藝人,在工業化時代是一個漸漸離我們遠去的職業,而艾宜砂器全程手工制作,并用滎經獨有的原始的饅頭窯燒制,使器皿仍保留秦漢時期的特征。每一個砂器上,刻下的其實并不是艾宜與朱氏的印章,而是跨越數千年的艾灸和黑砂的文化印記。
拉胚
這樣的手藝還能存在多久?在效率至上,成本第一的時代,又有多少人還愿意繼續守住它?屬于中華民族獨有的千年文化遺產,怎樣才能繼續傳承下去?其實早在1981年,“滎經砂鍋” 被改為 “滎經砂器” 的時候,當地政府就已經意識到,唯有根據時代特點,多元化地對黑砂文化進行輸出,才是保存黑砂文化的唯一途徑。幾十年來,有人仍然只做砂鍋、砂罐,他們有自己的固執和驕傲,但也只剩下最后的璀璨,最終與嚴道古城一并被埋葬于歷史中。
饅頭窯正在燒制砂器
中國有太多的歷史在書上,而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卻大多又在地下,與西方相比,除了缺少保護意識,可能更需要好的保護方式。所謂傳承不守舊,創新不忘本,其實正是對一種文化最大的熱愛與尊重,因為它珍貴厚重,所以要傳承,因為時代在變化,所以要創新,讓更多的人知道和認可,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更深入的了解和學習,千年的靈魂方能一直保持活力。
滎經黑砂,冠絕華夏,縱以砂鍋聞名,做茶具,餐具亦無不可;艾灸療疾,傳承千年,雖有立式灸具,配砂器,豈不相得益彰?????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www.nmrcqtjhp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