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①6月11日,沁陽市第一幼兒園北山村分園小朋友開展“賽龍舟”游戲。楊帆攝
圖③6月10日,焦作市解放區第一幼兒園的孩子學習制作端午香囊。李良貴攝
圖②6月9日,鄭州市動物園為動物打造了“特制款”粽子。本報記者鄧放攝
艾香飄出科技味
□本報記者劉曉陽實習生朱琳
每逢端午節,除了吃粽子、賽龍舟,門上掛艾草也是重要傳統習俗,故端午節也被稱為“艾節”。
6月11日,記者在鄭州市惠濟區一個小區看到,家家戶戶門上掛著新鮮艾草,儀式感滿滿。近段時間,線上線下,艾條、香包、艾絨枕等一系列艾草產品也頗為暢銷。
我省艾草主產地南陽,是全國最大的艾制品生產基地,艾草種植面積達30萬畝,原料生產占全國的85%以上,艾制品生產占全國的70%以上。
“曾經,品種‘多、亂、雜’制約著南陽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?!笔∞r科院研究員、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梁慧珍告訴記者,多數艾草企業只重視工業加工,不懂農業種植,種植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成為制約艾產業發展的瓶頸。
從2018年開始,梁慧珍和省“四優四化”科技支撐中藥材專項團隊深入南陽多地,指導艾草規?;?、標準化種植?!霸趯<規椭?,我們的基地艾草種植更加規范?!敝倬霸窗瑯I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守合說,專家示范推廣艾草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,艾草的產量和出絨率都增加了不少。
艾草種植水平的提高,為產業鏈的延伸打下基礎。南陽艾草制品相繼開發出藥用、灸用、食用等六大系列,艾絨、艾條、艾柱、精油等300多個品種。目前,南陽僅從事艾草種植、加工、銷售的注冊企業就達1529家,電商3000余戶,帶動了30多萬名農民受益。
南陽艾草產業輻射帶動我省15個市“加盟”,全省艾草種植面積達36萬畝。登封市石道鄉趙莊村流轉土地近500畝發展艾草種植,每年僅為村民增加地租收入就有近30萬元,增加村集體收入數萬元,相關從業人員年人均增收7000多元。
統籌做好產業、科技、文化這篇大文章,艾香飄出濃濃科技味。“南陽正借助艾草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契機,打造‘南陽艾’優勢品牌,并將持續引進、示范一批優良艾草品種,實現布局區域化、經營規?;⑸a標準化、發展產業化,帶動區域艾草種植業高質量發展?!绷夯壅湔f。
小貼士
“端午到,五毒出”。端午節過后,天氣炎熱、降水增多,容易滋生害蟲和病菌。在門前、窗前懸掛艾草,可以驅除蚊蠅,殺菌防病。
懸掛艾草也有講究。采挖時間一般是在早上,香味較濃,驅除蚊蠅效果更好,掛艾草的時間則不宜超過當天中午。懸掛時,要將艾草根部朝上倒掛,這樣不但美觀,還有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。(本報記者劉曉陽實習生朱琳整理)
不變的端午百變的粽子
□本報記者李若凡
吃粽子,是端午節習俗的“主菜”。市場上的粽子可謂花樣百出,有的商家深耕傳統口味,有的商家讓食材重組。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分一杯羹,走差異化之路是商家的不二之選。
端午前夕,走進永輝、世紀聯華等超市,可見粽子品類繁多,不少品牌還推陳出新,既有北方口味的紅棗粽、蜜棗粽、八寶粽,也有南方口味的咸蛋黃粽、肉粽,還有主打養生牌的五谷粽等。
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粽子產品組的鄒靜晨說:“今年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,粽子禮盒銷售也會較去年有所增加?!?/p>
天貓數據顯示,進入6月,粽子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4%,低脂類粽子的銷售額增長更是將近200%。
“我們也推出了大黃米蜜棗粽,因為大黃米這個粗糧的概念比較火,符合人們對健康的訴求。”鄒靜晨說。
“為了適應年輕人需求,今年我們推出了火鍋口味粽子?!敝性Z食集團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紅軍說,總體上看,紅棗、豆沙、蛋黃等依然是粽子餡的主力軍,但口味奇特的品種越來越受歡迎。
螺螄粉、榴蓮、臭豆腐這三種粽子,在京東5月1日至今成交金額同比增長2.8倍。
不過,專家提醒,不要將粽子當作早餐或夜宵食用,容易引起積滯;吃粽子盡量在兩餐之間,每天不宜超過2個。
假期里,赴一場文博之約
本報訊(記者張體義)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,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,圍繞“文物映耀百年征程”這一主題,全省文博系統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惠民活動。
我省革命文物資源豐富。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革命戰爭舊址、烈士陵園、紀念館等成為各地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場所,一些重要的革命文物在線上線下同步展示,講述紅色故事。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河南革命文物在講活黨史故事、用活紅色資源、搞活教育形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,我省推出了“河南紅色文物說”講述活動、“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陳列”、“見證紅色中原——河南省革命文物工作匯報展”等。端午假期里,參加這些活動也會是不錯的選擇。
紅色老區夢里老家
□本報記者逯彥萃
端午假期,不少人在尋找適合出游之地。近日,我省革命老區“紅色+綠色”建設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點贊,值得一游。
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的古村落山清水秀,景色宜人?!霸谶@里既能接受紅色文化洗禮,又能找到夢里老家的美好感覺?!?月10日,在新縣度假的鄭州市民劉女士說。
“我省以‘兩個更好’為引領,借助資源稟賦打造特色產業,探索走出了一條‘綠色+紅色’革命老區振興之路。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2020年,河南省革命老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個百分點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7個百分點,老區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不斷增強。
前不久,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了首次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,河南省推進革命老區振興工作情況被編入典型經驗匯編,供各地在實際工作中參考。
被國家發展改革委“點贊”,我省革命老區建設的好做法讓很多人受益。
用好綠水青山稟賦。我省立足大別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,以綠色發展為主攻方向,因地制宜推進生態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,創建了一批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及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,綠色優勢正不斷轉化為產業優勢。
盤活紅色資源寶庫。當前,我省革命老區聚焦紅色文化保護傳承,著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文化傳承區:新建楊靖宇將軍紀念館,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改造提升等項目加快推進,竹溝革命紀念館、鄂豫邊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景區持續擴容提質……
我省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力度,先后研究制定了110余條配套政策,為革命老區發展保駕護航。省財政2020年下達大別山革命老區5億元轉移支付資金,比上年增長87.5%;2019年至2020年累計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50.1億元,支持實施項目574個。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www.nmrcqtjhp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