蘄艾 [qí ài]

蘄艾(學名:Artemisia argyi Levl. et Van. var. argyi cv. Qiai)又名:大葉艾、祁艾等,屬桔梗目,菊科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,因產于蘄州而得名。
蘄艾是蘄春縣“蘄春四寶”(蘄竹、蘄艾、蘄蛇、蘄龜)之一,特產中藥材,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莖、葉均可入藥。蘄艾含17種已知化合物。蘄艾油有明顯的平喘、鎮咳、祛痰及清炎作用。

中文學名
蘄艾
拉丁學名
Artemisia argyi Levl. et Van. var. argyi cv. Qiai
別稱
大葉艾、祁艾等
界
植物界
門
被子植物門
形態特征

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,植株有濃烈香氣。主根明顯,略粗長,直徑達1.5厘米,側根多;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。莖單生或少數,高80-150(-250)厘米,有明顯縱棱,褐色或灰黃褐色,基部稍木質化,上部草質,并有少數短的分枝,枝長3-5厘米;莖、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。
生長環境

蘄艾喜溫暖、濕潤的氣候,以潮濕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。人工栽培在丘陵、低中山地區,生長繁盛期24~30℃,氣溫高于30℃莖桿易老化,抽枝,病蟲害加重,冬季低溫小于-3℃當年生宿根生長不好。[2]
分布范圍
分布廣,除極干旱與高寒地區外,幾遍及全中國。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、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地,也見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區,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。蒙古、朝鮮、蘇聯(遠東地區)也有。日本有栽培。[1]

主要價值
味苦而辛,無毒,洗熏服用皆可。有理氣血、逐寒濕、調經安胎、溫經止血、清熱止咳消痰等功效。主治月經不調、腹中冷痛、胎漏下血、胎動不安、宮寒不孕等癥。
內服
可做止血劑,炒炭用止血之力頗優,可治吐血下痢,衄血下血。搗汁服,止傷血,殺蛔蟲,治帶下,止霍亂轉筋,痢后寒熱。用蘄艾配方,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、哮喘、腸胃炎及痢疾等癥。
外用
可治皮膚瘙癢、陰癢濕疹及疥癬等。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,可防治皮膚病。對于產婦和嬰兒,洗用艾葉可以消毒強身。
可以說,從古至今蘄艾在蘄春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關系。

學生每天徜徉書海日夜用眼,視力一降再降;上班族們習慣晚睡熬夜失眠,黑眼圈天天找上門;屏奴時代,手機控們的目光時刻不離屏幕。每天用眼比睡眠時間還長,眼睛真的很受傷。

也許因為各種無奈的原因,人們無法避免過度的用眼,但是完全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舒緩眼睛,避免眼部因長期疲勞而產生各種癥狀。從蘄艾眼罩自身來講,唯一不適的人群是皮膚破潰的、紅眼病的。紅眼病也可以在外部擦拭。所以不要把中藥用西醫的道理去解釋,解釋不通。按照西醫來講,這三個是完全不相干的病,而為什么這三種病都可以吃六味地黃呢?因為這三種都有一個特點,就是腎不好。糖尿病是腎陰虛三焦火旺,失眠是腎陰虛心火旺,耳鳴是腎開竅于耳。所以都可以用六味地黃。所以,要用中醫的方法去解釋眼罩,蘄艾本身就是中藥。

藥用價值
自古民間流傳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來”的俗語。中醫亦記載“凡病,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?!币虼?,艾灸治百病?!鞍葜酢钡奶I艾全草能入藥,有溫經、去濕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、抗過敏等作用。歷代醫籍記載蘄艾為“止血要藥”,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,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。蘄艾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。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,或制藥枕頭、藥背心,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。蘄艾葉曬干搗碎得“艾絨”,制艾條供艾灸用,又可作“印泥”的原料。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、殺蟲藥。嫩芽及幼苗作蔬菜。

蘄春尚安蘄艾科技有限公司?從種植到配方、天然提煉、合理利用、堅持傳承李時珍仁愛精神,弘揚祖國傳統醫學文化。高舉大愛李時珍、養生到蘄春的大旗,不斷提升和優化產品質量,做誠信的本草供應商。尚安蘄艾科技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,在創始人的帶領下,高舉養生旗幟,以嚴謹的態度,打造民族養生品牌。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www.nmrcqtjhp.cn
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: www.haoai123.com